중국도교

중국도교-주월리

介紹清咸豐刻本《武帝明聖經》

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

主任、研究員 方廣錩

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

副研究員 周

一、簡況

 

 《明聖經》兩冊。一冊題名作《武帝明聖經》,約清咸豐年間(1851?/FONT>1861)早年刻本,黃裱紙封面,白口,單魚尾,首尾完整,共35葉,書品保存甚好。另一冊題名作《桃園明聖經》,上下兩卷,光緒壬午年(1882)刻本,白口,單魚尾,首尾完整,共135葉,保存完好,内容除了包括對關羽《明聖經》的註釋棗《古佛應驗明聖經序解》外,還有張飛的《張桓侯大帝明聖真經》等。這裡主要介紹咸豐刻本。

 該書封面硃印,書名下有“敬惜字紙”四個小字,並有功德文一篇,7行,略謂:

 聖經所言孝弟(悌)忠信禮義廉恥,八個字化解,愿世人敬而誦/之,體而行之。庶足挽人心而維風俗。經云,人能抄印送,諸疾/不相侵。家宅誦此經,妖魔化爲塵。書生看此經,不久步青雲。/婦人誦此經,二女五男成。若為父母念,父母享遐齡。若為亡/化念,亡化早超生。送生、催生及難產,妖魅傷殘麻痘疹,如有/焚香諷誦者,轉禍為祥顯神靈。此經靈驗無邊,敬送諸君/虔誠焚香朗誦,其福即來臨,真不謬也。□邑唐愷賢敬識。/ 該功德文中所引,即《明聖經》經文。末葉有題記“山西太原府忻州東呼延村姚懿敏美因祈母壽敬送”兩條,各佔一行。就其形態看,該題記應為木捺印。

 全書分爲三個部分:

 第一部分12葉,墨印。内容為扉畫、青蓮李大仙題詩、關帝印圖、關聖帝君世系圖、歷朝封號及序言四篇。

 第二部分14葉,硃印。内容為道光八年上諭、誦經款式、文昌應化張仙寶誥、靈官王天君寶誥、聖帝寶誥、關聖帝君降筆真經、關聖帝君應驗桃園明聖經、王靈官傳關帝敕令。

 第三部分9葉,墨印。内容為明聖經註證、關聖帝君訓孝文、關聖帝君覺世真經、關聖帝君戒士文、關聖帝君寶誥。

 

二、第一部分簡介

 

1、扉畫

 

 位於首葉的前半葉。中間為關羽坐像,丹眼劍眉,五柳長鬚。内著盔甲,外穿官袍。關羽左邊立一人物,亦為丹眼劍眉,五柳長鬚,面容酷似關羽,彎弓張弦,但空弦無箭。右邊立一虯髯武將,胸口書“赤心忠良”,手持單節鞭。該扉畫綫條尚流暢,但刻工一般。

 一般所見關羽畫像,背面侍立者左為關平,右為周倉。但本書扉畫中關羽左邊的人物,眉目雖似關羽,卻並非關平,而是“張仙天君”。關於這個“張仙天君”,下文還要涉及,在此從略。

 關羽畫像中周倉的形象,一般手持關羽的標誌性武器------青龍偃月刀。而扉畫中關羽右邊所立的武將,卻手持單節鞭,因此他也不是周倉。從經文看,應是“靈官王天君”。關於這個王靈官,下文也要涉及。

 關羽的脇侍,由關平、周倉,變成張仙、王靈官,與關羽神格的變化應有内在聯係,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。

 

2、青蓮李大仙題詩

 

 位於首葉的後半葉。所謂“青蓮李大仙”,顯然是指唐朝著名詩人李白。李白自號“青蓮居士”,傳説他多有降乩題詩之舉。這裡的題詩,自然也是乩台之作:

 常將大義佈神州,皈果英靈萬古留。

 幾番妙策驚吳魏,一片丹心輔漢劉。

 威播中原將佞剿,基□西蜀把功收。

 凜凜忠貞遺宇宙,古今欽敬漢君侯。

 看來李白生前雖為詩仙,死後才情大減。下界扶乩者如此虔誠恭請,李白卻祗能以這等歪詩塞責。

 

3、關帝印圖

 

 位於第二葉,前半葉為印文拓片,後半葉為環紐圖。該印九疊文,印文作“漢壽亭/侯之印”,7.7釐米×8.1釐米。印圖下有説明六行:“弘治三年十月十八/日揚州淘河獲之。環/紐共重二斤四兩。其/文曰‘漢壽亭侯之印’。/天啟六年五月初三/日張瑞圖識。/”印紐上有一大環,繼之以兩小環,又以一大環總之。漢代侯印沒有這樣的規制,因此,該印無論是否真有實物,無疑是鄉曲無學之人所僞造。

 南宋及元代,都曾有過所謂關羽之“壽亭侯印”出世的記載,均為後人僞造。且因缺乏歷史知識,將關羽的封號“漢壽亭侯”誤作“壽亭侯”。這一稱謂錯誤延續到明初,甚至弘治本《大明會典》也將關羽稱作“壽亭侯”,直到萬曆重修時才予以改正。本書所謂的“漢壽亭侯”印,或為晚明人僞造。而《明聖經》中所謂“封漢壽亭侯,印無‘漢’重鑄”應該就是上述兩種關羽侯印轉換的信息。

 

4、關聖帝君世系圖

 

 該世系圖名為“圖”,實際僅為敍述,並未畫作圖表。如果我們現在把它的内容畫作圖表,則大致如下:

始祖:夏代大夫龍逢

……

曾祖:某(未顯名字)

------

祖父:關審

------

父親:關毅

------

關羽

------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------------------

長子:關平次子:關興三子:關索

------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------------

元孫:關統仲孫:關彜

------

曾孫:關敝

------

玄孫:關朗

 關於這個世系圖的來由,書中是這樣介紹的:

 康熙十七年(1678),解州常平村士人於昌在關羽故居讀書,一日晝夢關羽示以“易砷”二字,醒來尋訪,見濬井得巨甎,已破為二,隱有字跡,即為該關羽世系。於是捧告解州主君朱旦。朱旦謂二十二年前已得關羽夢囑,要他代寫生平。“乃據甎上字跡,恭撰碑誌,……豎於墓旁”。後錢塘馮景山將該世系鋟為匾額,懸之宜昌南門關羽廟。又有合陽李廷韺見而抄錄。

 這個恍兮忽兮的世系圖,到底包括多少歷史真實,筆者沒有考證。有興趣的研究者可以一試。

 

5、歷朝封號

 

 中國歷史上,無論山陵鼎革,天地夷變,始終能夠受到封建王朝崇奉的歷史人物只有兩個。一個是孔子,一個是關羽。其中内蘊的文化信息值得深入研究。在此,先將《武帝明聖經》中歷朝對關羽的封號抄錄如下,書中記載的對關羽先祖、子孫及部屬的封號則不錄。

漢建安六年受封漢壽亭侯;

 建安二十四年漢中王奏封前將軍漢壽亭侯;

 蜀漢後主景耀三年諡壯繆侯;

 隋開皇二年敕封忠惠公;

 唐儀鳳元年六祖建刹玉泉寺山立為伽藍之神;

 宋崇寧元年除解州鹽池蚩尤患,封崇寧真君;

 大觀二年加封武安王崇寧真君;

 宣和五年加封“義勇”二字;

 紹聖三年賜廟額曰“昭明”;

 炎興二年三月二十五日加封壯繆義勇王;

 淳熙十四年十一月誥命加封“英濟”二字;

 元天歷八年加封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;

 明萬曆四十二年宮中單刀伏魔,十一月十一日敕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;

 崇禎三年加封真元顯應昭明翊漢天尊;

 清朝祀典,順治元年定每年諭祭;

 順治九年敕封忠義神武關聖大帝;

 乾隆稱之爲“山西關夫子”;

 乾隆三十一年征西陲,加封“靈佑”二字;

 嘉慶十八年癸酉歲加封“仁勇”二字;

 道光八年戊子歲加封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。

從上述封號可以看到,宋朝對關羽的崇奉特盛,這大概與宋朝外患頻乃有關。清朝崇奉關羽,既與滿族作爲外族統治,須特別提倡“忠義”有關;也與鎮壓起義與征西戰爭有關。從後者講,戰神仍是關羽的基本神格之一。

 

清朝對關羽的封號還不止上述幾個,按照《清史稿》的記載,順治九年,敕封“忠義神武關聖大帝”。乾隆三十三年,以壯繆原諡,未孚定論,更命神勇,加號“靈佑”。乾隆四十一年,詔言:“關帝力扶炎漢,志節懍然,陳壽撰志,多存私見。正史存諡,猶寓譏評,曷由傳信?今方錄四庫書,改曰‘忠義’。武英殿可刊此旨傳末,用彰大公。”嘉慶十八年,以林清擾禁城,靈顯翊衛,命皇子報祀如儀,加封“仁勇”。道光中,加“威顯”。咸豐二年,加“護國”。明年,加“保民”。於是躋列中祀,行禮三跪九叩,樂六奏,舞八佾,如帝王廟儀。五月告祭,承祭官前一日齋,不作樂,不徹饌,供鹿、兔、果、酒。旋追封三代王爵,祭品視崇聖祠。加“精誠綏靖”封號,御書“萬世人極”額,摹勒頒行。同治九年,加號“翊贊”。光緒五年,加號“宣德”。

 上述封號中稱“唐儀鳳元年六祖建刹玉泉寺山立為伽藍之神”的説法是錯誤的。這裡的“六祖”指禪宗六祖惠能,但關羽被佛教作爲伽藍神與惠能無關。在玉泉山建造玉泉寺的是天台智顗,據説關羽曾經幫助他成就了這一事業。可見《佛祖統記》卷六的記載:

 (開皇)十二年(592)……十二月。師(指智顗棗方按)至荊州,旋鄉答地,將建福庭。乃於當陽玉泉山此地在隋通為荊州。朱梁時分,置荊門軍。創立精舍,及重修十住寺。道俗稟戒聽講者,至五千餘人。

 初至當陽,望沮漳山色堆藍,欲卜清溪,以為道場。意嫌迫隘,遂上金龍。池北百餘步有一大木,婆娑偃蓋,中虛如菴。乃於其處,趺坐入定。一日天地晦冥,風雨號怒。妖怪殊形,倏忽千變。有巨蟒長十餘丈,張口內向。陰魔列陳,砲矢如雨。經一七日,了無懼色。師閔之曰:“汝所為者,生死眾業。貪著餘福,不自悲悔。”言訖,象妖俱滅。

 其夕雲開月明,見二人威儀如王。長者美髯而豐厚,少者冠帽而秀發。前致敬曰:“予即關羽。漢末紛亂,九州瓜裂。曹操不仁,孫權自保。予義臣蜀漢,期復帝室。時事相違,有志不遂。死有餘烈,故王此山。大德聖師,何枉神足?”師曰:“欲於此地建立道場,以報生身之德耳。”神曰:“願哀閔我愚,特垂攝受。此去一舍,山如覆船,其土深厚。弟子當與子平蜀先主拜羽前將軍。率眾攻曹仁不克,孫權已據江陵。羽因遁走。吳馬忠獲羽及其子平,於章鄉斬之。《唐書》:羽生侍中興,其裔孫播相德宗。建寺化供,護持佛法。願師安禪,七日以須其成。”

 師既出定,見湫潭千丈化為平阯,棟宇煥麗巧奪人目,神運鬼工其速若是。師領眾入居,晝夜演法。

 一日神白師曰:“弟子今日獲聞出世間法,願洗心易念,求受戒品*,永為菩提之本。”師即秉鑪,授以五戒。於是神之威德,昭布千里。遠近瞻禱,莫不肅敬。智者上《玉泉圖》,必應表聞神異。故晉王答書有云:“當陽建寺,既事出神心,理生望表,即當具奏嘉號。”章安撰《別傳》,略不及關王事,殊所未曉。若謂之無所聞知,則章安親在玉泉聽講矣。謂之不語神怪,則華頂安禪,強軟二魔,必言之矣。矧夫關氏事跡,逮今神應,豈於當時有所遺逸邪?今據玉泉碑以補其闕,用彰吾祖之聖德若此。至若《別傳》敘事之際尚多浮辭,今並刪略,務存簡實。至他所未錄者,今並收載。覽者宜知。

 十三年(593)二月,晉王入朝。行次陝州,遣書往荊州奉迎。夏四月,於玉泉說《法華玄義》。章安云“次在江陵,奉蒙《玄義》”是也。五月,遣智邃奉書晉王,上《玉泉伽藍圖》,并求撰衡禪師碑。因獻萬春樹皮袈裟。梁武帝時,外國所貢。王答曰:“奉旨於當陽造寺。既事出神心,理生望表。詳此二句,正言關王建寺之事。即當具奏嘉號。”時自春徂夏,天旱不雨,百姓咸謂龍怒。師至水發之源,口咒手揮,風雨交集。民眾大喜,歌詠滿道。荊州總管王積入山致拜,戰汗不已。退謂人曰:“吾屢經軍陳,臨危更勇。未嘗如今日之怖懼。《隋書》:王世積,後為涼州總管,謀反被誅。七月,王以創寺奏上。賜名玉泉。

 

*“品”,《大正藏》本無,據校記補。

 

上述引文中的雙行小字割註,是《佛祖統記》作者志磐所註。根據註文,智顗的大弟子,侍從智顗時間最長,並撰寫了智顗傳記《智者大師別傳》的章安灌頂並不知道這個關羽幫助智顗修建玉泉寺的故事。而後代在玉泉寺出現一塊碑文,記載了這個關羽父子靈神開始作惡阻撓,繼而助建伽藍,最後皈依受戒的故事。志磐是相信這一故事的,理由是智顗在玉泉寺建成後,曾遞交楊廣一份《玉泉伽藍圖》。而楊廣的答文則有“奉旨於當陽造寺。既事出神心,理生望表”這樣的話。志磐認爲這説明智顗在他的《玉泉伽藍圖》中一定提到了關羽顯聖事,所以楊廣纔會有這樣的回應,說在當陽 寺是“事出神心”,即關羽顯神通。但如果當時確有此事,爲什麽曾經在玉泉寺親自聽智顗説法的章安灌頂沒有記載此事呢?志磐對此無法解釋。

 依照我們今天的眼光來看,灌頂的《智者大師別傳》中沒有記載關羽顯聖事,後代的碑文卻出現這一故事,這恰好説明顯聖故事是後人增飾的。至於“事出神心”云云,所指相當寬泛。要說它一定就指關羽顯聖,未免牽強。也許指建寺出於智顗的願望。不管怎樣,關羽顯聖的故事後代越傳越廣,至今天下寺院,均設伽藍殿供奉關羽,關羽已名正言順地成爲佛教的伽藍神。佛教傳統的守護神四大天王與韋馱祗能鎮守山門,而關羽則有專門的殿堂供奉。從這一點看,關羽的地位甚至高於傳統的守護神四大天王與韋馱,這是值得注意的。

 從歷史看,唐五代以前,關羽的地位並不高。到了北宋,隨著外患的加劇,戰爭的頻繁,關羽的地位纔逐漸提到。志磐是南宋僧人,他在《佛祖統記》中記載的這個關羽神話,應該出現在北宋關羽進一步被神化的年代。應該說,關羽的當陽神話是關羽日後被神化的重要一環。所以,後代有關關羽的文獻,無不提及此事。由於當陽玉泉寺是關羽神話的發源地,所以,《武帝明聖經》也自稱本經最初乃由關羽託夢給玉泉寺僧人。

 關羽本是民間創造的神,但隨著地位的提高,到了明清兩代,關羽已經成爲官方正式祭奠的神靈。明代列入《大明會典》,順治元年亦載入朝廷祀典,規定每年諭祭。雍正三年,敕封關羽祖先三代公爵,製造木主,供奉後殿,每年春秋兩祭。大内親頒服飾祭器。廟門常禁出入,非官府祀事,閒人不得擅入。

 

6、序言四篇

 

 第一部分最後收錄序言四篇。

 

 第一篇為“玉旨敕封天君兼理善惡事高諱守仁降筆序”,序後署為“道光二十年庚子歲陽月朔七日降於定邑龍鎮之老□(廟)”。顯然是降乩之文。主要内容稱該《武帝明聖經》雖然文字並不文雅,但無非欲傳正氣。希望誦此經者,以四書五經目之。這篇序言證明,所謂《武帝明聖經》問世的下限應為清道光二十年(公元1840年)。該經本是降乩的產物,作者或鼓吹者希望通過降乩進一步增加它的權威性。

 

第二篇為鄧顯隆序,序後無年款。内容主要為念誦、供養《武帝明聖經》靈驗記。文中有“咸豐五年”云云,又稱“《桃園明聖經》係外省傳來,粵東少有。”“此經文書坊無板,茲特敬將原本重刻”云云。

 

第三篇為《明聖經補遺序》,盧昌棨作,序後署為“咸豐五年季春月上澣南埜弟子盧昌棨薰沐”。文中稱“壬子秋始得此經,如獲至寶”。壬子秋,應為咸豐二年(1852)。因“此經流傳既久,翻刻頗有遺悮”,所以於乙卯(咸豐五年,1855)新正特意到贛邑大溪之關帝廟向關興太子及執壇尊神求正。然後刷印傳送。

 從時間看,上述第二、第三兩篇序言的次序疑有顛倒。亦即盧昌棨序應在前,而鄧顯隆序應在後。因爲根據盧序,他於咸豐二年得到該《明聖經》,於咸豐五年新正特意到江西關帝廟求正補遺,然後刷印傳送。而鄧序稱於咸豐五年得到《明聖經》,並稱該書“從外省傳來”,可見鄧顯隆所得應為盧昌棨印本。鄧顯隆又將該書翻刻流傳。從上述兩篇序文可知,最遲至咸豐年間,本經已經在南方諸省廣泛流傳。

 

 第四篇序言名“明聖經序”,作者不詳,亦無年月題款。文中提到“今春四會邵君彬儒到訪,攜來《明聖經》一卷,喜以贈余”。下文論述靈驗時,又提到“魏君成勳,雖隔浦江之遙;而鄧君顯隆,即住西南之邇。鄧君是咸豐五年事,竟獲如此速應。凡有虔禱,必能如願”。又說:“欲買此書,轉以送人。而至禪鎮書坊,莫尋其板。遂將原卷付之梨棗,以公同好。”根據上述記述,則很顯然該序作者所得為鄧顯隆印本。且這一次雕版,應該上距咸豐五年時間不遠。

 

如前歷代封號所述,咸豐年間,清朝又多次給關羽上封號,但這些封號沒有能夠反映在本書中。從這一點看,本書也應該刻在咸豐初年。

 

三、第二部分簡介

 

 第二部分包括道光八年上諭、誦經款式、諸寶誥、關聖帝君降筆真經、關聖帝君應驗桃園明聖經、王靈官傳關帝敕令等。因爲第二部分是本書的主體,最爲重要,所以特意採用硃印。下面略作介紹。

 

1、道光八年上諭

 

 該上諭前有“京都正陽門廟内碑記”字樣,由此可知原文本係勒石。今錄文如下:

 道光八年正月二十三日奉

 上諭,我朝定鼎以來,

 關帝屢彰靈佑。據長齡等奏,上年張格爾煽亂,遣其逆黨擾近阿克蘇。當官兵衝擊之時,陡起大風,塵沙飛揚。該逆等遙見紅光燭天,即被殲擒。又長齡等督兵進剿,師次渾河沿,該逆等竟夜擾營,風起猛烈,官兵乘風衝賊,俘馘無算。次早接仗時,據活賊僉供,因見紅光中,人馬高大,不能抵敵,即各竄逸。此皆仰賴

 關帝威靈顯赫,默禠賊魄,用生擒巨憝,永靖邊圉。必應加展誠敬,以期億萬年護國安民。看禮部擬加封號數字具奏。欽此。

 禮部欽遵

 諭旨,擬封號字樣,於正月二十六日具奏。奉

 硃筆圈出“威顯”,欽此。

 上文“歷朝封號”中有道光八年加封“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”的記載。根據此引上諭,則道光八年所加封的“威顯”兩字,與清朝平定新疆張格爾叛亂的戰事有關。與《清史稿》卷三四七、三六七、三六八等諸卷中有關記敍對勘,俱可吻合。因此,該上諭應該可信。

 

2、誦經款式

 

 誦經而有款式,其源頭大約可以追溯到漢儒的講經。經道教、佛教兩家的發揚光大,到宋代已經蔚爲大觀。比較而言,《武帝明聖經》的誦經款式還是比較簡單的。這或許與它的民間性有關。

 《誦經款式》要求信徒最好面對塑像或畫像以持誦《明聖經》,如果一時來不及,可用黃紙書寫關羽、張仙、王靈官的牌位,供奉中堂。《誦經款式》中沒有説明塑像或畫像的模式,但根據上述敍述,證之本書的扉畫,可以設想它與扉畫的形式應大致相同。

 《誦經款式》接著要求信徒齋戒沐浴、點燭上香、茶酒鮮菓、三跪九叩。這與佛、道法事大致相同。當然,佛教沒有酒供。

 在正式誦經以前,《誦經款式》要求信徒先跪誦《王靈官寶誥》與《關聖帝君寶誥》。這大體相當於佛教在誦經前奉請八大金剛,做法事時奉請諸天神祗之類。接著念誦《關聖帝君降筆真經》,最後念誦《關聖帝君應驗桃園明聖經》。

 令人感興趣的是,本書的主體部分是《武帝明聖經》,亦即放在最後念誦的《關聖帝君應驗桃園明聖經》。但《誦經款式》規定,如果身體虛弱,可以祗念誦《武帝明聖經》的部分經文,所謂“誦多誦少,由人自發”。而對於那些輔助性的寶誥、《降筆真經》,卻沒有這種變通的規定,必須全部誦完。何以會有這種本末倒置的規定,這種規定説明了什麽,值得研究。

 《誦經款式》還規定,誦完一遍之後,“叩頭起身,又停一息間,養順其氣,然後再誦”。要求“總以心到氣到為第一要緊”。還要求最好在四更後、五更初誦經,說“此時養足精神,元氣清醒,萬物靜寂,煩躁不生。兼以彩燭清香,光輝朗照,心專氣聚,誦之倍覺神靈英爽”。這説明這種誦念法實際相當於一種宗教的修持,且這種修持是以道教的修持法為基礎發展而來,這也是值得注意的。

 《誦經款式》最後要求敬護經書。並附有難字讀音。

 

3、寶誥三篇

 

 《誦經款式》規定在誦經前應該先跪誦《靈官王天君寶誥》、《聖帝寶誥》等兩篇寶誥,但該書實際先後刊登了《文昌應化張仙寶誥》、《靈官王天君寶誥》、《聖帝寶誥》等三種寶誥。不過在《文昌應化張仙寶誥》名題下有“此經尚未有刻,今於由同善緣檢出附入”,可見該寶誥乃後出之文獻,故《誦經款式》中沒有提到這篇寶誥。

 張仙屬於民間神祗,其面目不很清楚。新編的《中國道教大辭典》中也沒有收入這一詞條。《文昌應化張仙寶誥》對張仙的介紹是:

 桂香内殿,文昌左宮。七十二化之法身,百千萬劫之運數。育嗣天下,演教人間。金彈竹弓隨身帶,孤辰寡宿滅形蹤。扶小子而衛通關,蔭閨房而護難產。聰明日益,痘疹減消。難育者祈之便育,難痊者禱之必痊。大悲大願大聖大慈,九天輔元開化靈應張仙大帝七曲毓聖天尊。

 由此看來,張仙的功能是佐文運,療疾病。但他又是一個無所事事的散仙,所以上帝派他作爲關羽的脇從。在《明聖經》中,對此特別作了介紹:

 《明聖經》,大衆聽。吾乃紫薇宮裏朱衣神,恊管文昌武曲星。祗因張仙無主轄,敕令隨吾為從神。檢點少男與少女,或損陰陽絕子孫。送生催生及難產,魅妖傷殘瘢痘疹。如有焚香諷誦者,轉禍為祥顯聖靈。今有塑畫吾像者,側立張仙持彈弓。

由於張仙面目不清,有時會引起誤解。所以在本書的“明聖經註證”中,以王天君的口吻,特意對該張仙有所介紹:

 張仙非唐之張公名巡,乃皇帝錫以弧為張之張仙也。

 張巡,唐開元進士,因安史之亂中死節睢陽而著名,死後被作爲神祗供奉。按照《明聖經》的説法,張巡是張飛的化身。前世既然是兄弟,後世自然不能為脇從。爲了避免誤解,《註證》特別説明張仙非張巡。

 王靈官也是道教的民間俗神。《中國道教大辭典》有載,一說本名王善,宋代道士林靈素的再傳弟子;一說乃淮陰北方奉祀的小神。後被玉帝封為“先天主將”,主司天上人間糾察之職。《靈官王天君寶誥》對王天君的介紹是:

 先天主將,一炁神君。都天糾察大靈官,三界無私猛烈將。金睛朱髮,號三五火車雷公;鳳嘴銀牙,統百萬貔貅神將。飛騰雲霧,號令雷霆,降雨開晴。驅邪治病,觀過錯於一十二年;受命玉帝,積功勳於百千萬種。誓佐祖師,至剛至勇,濟死濟生。方方闡教,處處開壇。赤心忠良,斬妖護法。王天君太乙雷聲應化天尊。

 聖帝寶誥對關羽德介紹是:

 太上神威英武雄文精忠大義高節清廉協運皇圖德崇演正。掌儒道釋教之權,管天地人才之柄。上司三十六天星辰雲漢,下轄七十二地冥壘幽鄷。秉注生功德,延壽丹書;執定死罪過,奪命黑籍。考察諸佛、諸神,監制群仙、群職。高證妙果,無量度人。至靈至尊,伏魔大帝關聖帝君,大慈大悲,真元顯應昭明翼漢天尊。

 

4、《關聖帝君降筆真經》

 

 這是一篇關羽降乩文。通篇基本是六字韻文。大體可以分作三段。

 第一段簡述生平,桃園結義、單刀秉燭、寄曹吞吳等,接著謂“上帝憐我忠耿,獨敕宣化幽明。令我日游天下,鑒別忠佞紛紛”,説明自己死後的職分。

 第二段是《降筆真經》的主體,主旨是要求人們不要作惡,但有幾點值得注意。首先,雖然《降筆真經》的結尾要求衆人“回頭諸惡莫作,勉力眾善奉行”。但從全文看,基本沒有提到應該如何積德行善,論述的全都是不可爲非作歹。雖説止惡即為善,但通篇祗從反面講止惡,不從正面講為善,這種情況的出現是否與關聖的神格有所聯係,應該研究。其次,文中提到“一切貪殘奸巧,還舊果報斤斤”,“曹操無底深險,現今受罪陰冥。孔明祗緣忠義,幽冥群奉為神”,“三生輪廻惡趣”。説明印度佛教的輪廻業報仍然是《降筆真經》的基調。不過,佛教雖然也有天堂、地獄之設,但輪廻業報真意主要是講自作自受,並非由外力來賞善罰惡;而《降筆真經》則主要注目於外界的秉直裁決,側重點有所不同。這固然與本文由關聖口吻所出有關,但應該說,這也反 了中國人對印度佛教思想的改造,反映了中國人的民族性。這與佛教疑偽經的表現形態也是一致的。第三,本文特別提到,關聖的監督的對象是“最戒讀書文士,並及官宦軍民”。把讀書文士放在第一位,把據於社會上層的官宦等放在前面,要求他們不可為惡。這種提法看來内蘊著作者明辨“君子、小人”之分的某些思想。

 第三段結尾,宣稱“男女遵奉吾語,遇難吾自降臨。戰場驅逐鬼魅,刀光雷雨血淋。護國百折不改,助爾加官策勳。富貴永昌奕世,眉壽永無災侵。如有毀法妄想,斗秤欺哄愚氓,不許生身人世,阿鼻地獄呻吟。那時悔禍已晚,急早佩服法文”。按照《觀音經》的記述,佛教的觀音菩薩有聞聲除難降福的功能,但沒有罰惡降罪的作用。而本文的關聖則多了一個罰惡的功能。這與本文第二部分關聖的神格也是一致的。文中提到“急早佩服法文”,下文《名聖經》中也有所謂“行人佩此經,途路保安寧”。但此處的“法文”所指是否即為《明聖經》,仍需研究。不管怎樣,由此可知當時將有關關聖的民俗宣傳品當作護身符隨身攜帶。

 本文雖然是一種民俗宣傳品,但其中也透露出某些哲學思想。如文中提到“世上不齊等事,全憑一點真心”,“直心直受真福,巧計巧來禍因”,要求人們“快快修心猛省”。與中國儒釋道三家的心性論及心性修養理論是相通的。

 本文問世的年代不詳。在本書中,它排列在《武帝明聖經》的前面,被《誦經款式》提名,行文中又沒有提到《武帝明聖經》的名字,這些都似乎提示該文可能出現在《武帝明聖經》之前。但文中提到“急早佩服法文”,《武帝明聖經》中也提到“行人佩此經,途路保安寧”。如果《降筆真經》所謂的“法文”就是《武帝明聖經》,則該文應該晚於《武帝明聖經》。就我本人的印象,所謂“法文”恐怕不是指《武帝明聖經》,而是指《降筆真經》本身。也就是説,所謂《降筆真經》與本書第三部分的《關聖帝君訓孝文》、《關聖帝君覺世真經》、《關聖帝君戒士文》等一樣,雖然都是關羽降乩文,但屬於分別出現的文獻,相互之間並沒有什麽有機的聯係。

 

5、《關聖帝君應驗桃園明聖經》

 

 《關聖帝君應驗桃園明聖經》,又名《武帝明聖經》、《明聖經》、《桃園經》,《明聖桃園經》、《桃園明聖經》、《蓋天古佛應驗明聖桃園經》、《古佛應驗明聖經》等。錯雜的名稱反映了該典籍流通的廣泛與岐雜。所以咸豐本首有“神諭鑑定真經善本”字樣,表示祗有該本纔是正統無誤的真經,

 《明聖經》起卷説明了自己的來歷:“漢漢壽亭侯,略節《桃園經》。書於玉泉寺,夜夢與僧人。”但光緒壬午年(1882)刻本卻將“僧人”改為“凡人”。這裡也反映出當時關帝的信奉者對佛教徒的若干觀感,不欲讓僧人獨擅傳播《明聖經》之美吧。

 按照光緒壬午年(1882)所刻的《古佛應驗明聖經序解》的説法,斟酌《明聖經》本文,可以將《明聖經》分爲四個段落。

 第一段落從“漢漢壽亭侯”起,到“地裂我裂”止,大體相當於序言。首先敍述念誦《明聖經》後避災招福的種種功效,所謂“凶事化爲吉,福祿壽重增”。其次論述天地諸神靈都十分重視這部《明聖經》,所以“普天之下盡頒行”。再次簡敘從幼觀孔孟,到封侯金印的生平。強調自己“赤膽忠心”,“惟以孝弟(悌)為先,修身治國為本”。接著抨擊各種惡行,強調為惡必有惡報。而功名福報既須辛苦培植,也要守分安命。最後宣稱“吾乃日月精忠,乾坤大節,天崩我崩,地裂我裂”。這種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正是關羽信仰的核心部分之一,也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。關羽信仰之所以綿延不絕,這應該是内在的支柱之一。

 第二段落從“《明聖經》,大衆聽”起,到“會集諸神施行”止,詳述生平及成神的過程。首先自我介紹身份及介紹從神張仙,介紹自己的神格。這符合乩臺作品的特點。其次稱戰國名臣伍子胥是自己的前身,因而自己又是錢塘潮神。伍子胥是著名的忠臣典型,而潮神又有暴烈的性格。說伍子胥是關羽的前身,無非是要強調關羽代表了天地間永存的一以貫之的忠義之氣。也就是前面說的“吾乃日月精忠,乾坤大節,天崩我崩,地裂我裂”。而說潮神也是關羽的化身,則想必是要強調關羽鐵面罰惡的一面。再次敍述關羽一生的經歷,諸如關羽生於解梁,桃園結義,屢立戰功,情迫降曹,過關斬將。接著介紹諸葛亮、劉備與張飛。稱諸葛亮先後投胎為東漢嚴子陵、三國諸葛亮與宋代朱熹,已經完成歷史使命,從此“永不下凡塵”。劉備現在清虛府。張飛為四川的土糓神,在唐代曾投胎為張巡,在宋代又投胎為岳飛。現在被封護國神,國有大難將“再下塵”。然後勸諭應行善去惡,宣稱善惡定有果報。文中強調“孝弟(悌)忠信人之本,禮儀廉恥人之根”,“惟人忠孝感天地,豈在持齋佛顯靈”,表述了對道德的訴求與對佛教的否定。最後宣稱自己蒙上帝御敕,掌握凡間善惡人。在天界地位重要,不得輕忽,所謂“塑形畫像乾坤内,如我英雄有幾人?”上帝還令將《明聖經》流傳下界,抄錄諷誦。

 第三段落從“於是,救苦天仙”起,到“忠孝廉節,詳明甚切”止,專題論述“忠義廉節”四大道德綱目。文中首先説明,這一段文字不是關羽的作品,而是救苦天仙、太上真君、太白金星等三位神祗對《明聖經》的共同註解,奏明上帝而頒行。所謂“救苦天仙”,又是一個面目不清的神祗。或謂觀世音,或謂救苦天尊。太上真君指太上老君李耳。然後分別忠、孝、廉、節,詳細論述這四個道德綱目的重要,信守者如何有善報,逆違者如何遭惡報。這一部分最後公開宣稱:“吾不喫長齋,吾不信佛說。地獄即城隍,三寶日月星。救濟急難人,就是解冤結。”反 了道教的神祗信仰與儒家的道德修養構成了《明聖經》的基礎。

 第四段落從“後列二十四劫”起,到“不可思議功德”止,為結尾部分,相當於佛經的“囑累分”。

 

6、《王靈官傳關帝敕令》

 

 本篇首稱“斗口王△(火+善)欽奉漢室漢壽亭侯關聖大帝敕令“云云。“王△(火+善)”即“王善”,亦即王靈官。故本篇為王靈官口傳關羽敕令。首先強調心在人中,猶如日在天上。“心者,萬事之根本”。由心產生仁義,而所謂仁義就是忠孝廉節。這也就是自有天地以來的無極太極之理。然後針對時人對《明聖經》的批評,諸如文字“驕矜”、“淺近”、以及“投胎轉劫”之說作了一番辯解。文中一方面說“以我為驕,我固不辭;以我為淺,我亦不辭”。一方面恐嚇說:“如再有擅行詆毀者,輕則令瘟火滅之,重則命周倉斬之。毋悔。”從這篇文字,我們可以知道《明聖經》在流傳過程中並非一帆風順。下文《明聖經註證》中也提到《明聖經》“係夢中授語,世人遂多疑為非真”,可與此《王靈官傳關帝敕令》相印證。

 

四、第三部分簡介

 

 第三部分9葉,墨印。内容為明聖經註證、關聖帝君訓孝文、關聖帝君覺世真經、關聖帝君戒士文、關聖帝君寶誥。均為不同時期的降乩文,其中除《明聖經註證》外,與《明聖經》均無關係。但内容大抵均為勸善懲惡。並沒有什麽不同。限於文章的篇幅,對這一部分的介紹從略。

 

五、小結

 

 中國固然有祭奠先賢的傳統,但那祗是一種追念。而以當陽神話為轉折點,關羽完成了從歷史人物向神祗的轉化。關羽的神格比較複雜。這一神祗的出現,本身就是道教神祗論影響的結果。而它的内在精神,卻是儒家倫理道德的化身與維護者。由於關羽信仰主要是儒家、道教結合的產物,所以它顯示出排佛的傾向。但是,當陽神話的產生賦予它佛教背景,而深受佛教思想影響的中國社會也賦予它佛教的思想特性。

 關羽信仰所以能夠在中國土地上廣泛流傳,與北宋以來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相關。而關羽神格中的懲惡功能大於濟救功能,則似乎與中國人的民族性有一定的關係。


紫虚元君戒心文  2011-01-12 13:39 (一作劝世文)  福生于清俭。德生于卑退。道生于安静。命生于和畅。患生于多欲。害生于轻慢。祸生于多贪。罪生于不仁。戒眼莫视他非。戒口莫谈他短。戒心莫恣贪嗔。戒身莫随恶伴。无益之言莫妄说。不干己事莫妄为。默默默。无限神仙从此得。饶饶饶。千灾万祸从此消。忍忍忍。债主冤家从此尽。休休休。盖世功名不自由。忠君王。孝父母。敬尊长,奉有德。别贤愚。时未来兮勿望。事已往兮勿思。物欲来兮勿拒。物既去兮勿追。聪明多暗昧。算尽失便宜。损人终自损。倚势祸相随。戒之在心。守之在志。为不节而亡家。因不廉而失位。劝君自守乐平生。可慎可惊而可畏。上临之以天鉴。下察之以地祗。明则刑法相击。暗则鬼神相随。出处语嘿。天地皆知。惟正可守。心不可欺。日中则昃。月盈则亏。天之道也。乐极则悲生。势盛则衰至。人之常也。狂风弗终朝。骤雨不终日。天地尚如此。何况于人乎。有福莫享尽。享尽见贫穷。有势莫使尽。使尽冤相逢。福宜常自惜。势宜常自恭。人间势与福。有始多无终。性命犹如风烛。当思身后之身。形躯暂寄人寰。休 孽中之孽。善恶皆藏冥府。昭昭不味毫厘。孽如身在日中。行止弗能逃影。世有不明之事。天无不报之条。人能巧计于机谋。天更巧行于报应。慎之哉。慎之哉。行之哉。行之哉。

注:紫虚元君即南岳夫人。最初修道的地方在今沁阳市北的沐涧山,当地人称其二仙奶奶。后辗转江南,得道于南岳衡山,又称南岳夫人。

^top